返回
首页
关灯
护眼

1、个人修养与品德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强调诚信是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法宝,也是民众信任的基础。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表明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承诺的坚定性。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当一个人的德才兼备时,他被称为圣人;当一个人既无德又无才时,他被称为愚人;当一个人的德行超过其才能时,他被称为君子;当一个人的才能超过其德行时,他被称为小人。强调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指出只有贤明和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让人心悦诚服。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之前不真诚而后来却说要告诫别人,大家一定会怀疑他而不相信他。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品德超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超过品德,就叫做小人。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仁者不会因为所处形势的盛衰而改变自身的节气,义者不会因为成功或者失败而改变自己的心志。

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满足,廉洁的人知足常乐,而贪婪的人则永远无法满足 ,充满忧虑。

贵易交,富易妻——人一旦有权有势了,就会抛弃患难时的朋友,另交新贵;也会抛弃穷困时的妻子,另娶新人。

官无大小,皆国家公器,岂可苟便其私——强调了人性中的公正与自私,指出官员不论大小,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可徇私枉法。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揭示了财富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如果贤能之人拥有过多财富,可能会消磨他们的意志;而愚笨之人拥有过多财富,则可能加剧他们的过错。它告诉我们,财富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经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错,你会因改正而过错越来越少,福气就会降临;经常听到别人赞誉你,你会因骄傲自满导致赞誉越来越少,灾祸就会降临。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成功时倾向于享受功劳,失败时则倾向于推卸责任。这种行为模式是人的天性,即使是圣人也无法超越。‌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自私和趋利避害的本性。

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廉洁的人容易满足而不会感到忧虑,贪婪的人整天忧虑而总是感到不满足。

2、人性洞察与相处之道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以市井小人的心态追求个人利益,却希望别人以君子的标准来对待自己。

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揭示了人性中对于成功和荣耀的渴望,以及希望被认可和赞赏的心理。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告诫人们要小心那些当面顺从背后却说坏话的小人。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指出发怒是人之常情,但常带笑容的人可能更难揣测其真实想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体现了人性中的忠诚与感恩,士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知己付出一切。

若诚不尽于己而望尽于人,众必怠而不从矣——强调了忠诚和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忠诚,却希望别人忠诚,那么别人肯定不会听从。它告诉我们,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忠诚,首先自己必须做到真诚和忠诚。

同恶相济,自绝于天——揭示了人性中的恶行如果相互勾结,最终会自绝于天,即受到应有的惩罚。它告诫我们不要与恶人同流合污,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强调爱护子女要有正确的方式,溺爱反而会害了他们。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在家庭关系中,长辈有时需要装聋作哑,以和为贵。

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描绘了人们追求名望的心理,如同水向下流淌一般自然,同时指出上位者的喜好往往对下属产生巨大影响。

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自己不懂却不去怀疑,与自己意见不同却不去诽谤,这样才是公正地追求善道。

3、成败得失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强迫他人做力不能及的事情,这件事肯定不能成功;以人必定会违背的规定来禁止他人,这样的法令必定不能施行。

座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空谈事讲得再精妙的理论,一实践就出现差错。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如果对其信不过,就干脆不要任用;一旦任用,就不要随意猜疑。

既得陇,复望蜀——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在许多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在小事上谨慎,德行才能显耀。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强调成功源于对事情的认真和严肃对待,失败则往往因为轻视和懈怠。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指出用人之道在于发挥其长处,避免短处,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表明不善于向成功者学习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强调计谋一旦泄露就不会成功,犹豫不决也难以成名。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4、智慧与远见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指出聪慧之人能听出弦外之音,明智之人能预见未来。

明者,销祸于未萌—— 强调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偏听则容易作出错误决策。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前人的教训,以便从中得到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它体现了人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不断进步的人性特点。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强调能够认清时代潮流并顺应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强调了直接经验和亲眼所见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获得的信息比仅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会附和世俗的看法,成就伟大功业的人是不会与众人谋划的。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生而富贵而能不骄傲者,为之有也——生长在富裕家庭或有权势家庭的子弟,往往因为拥有财富或地位而自高自大,表现出骄气和傲气。然而,如果有人能够在富贵中保持谦逊,不骄傲自满,这样的人是极为难得的。

更新时间:2025-07-07 10:36:41